close

南浦大橋

南浦大橋是上海市區第一座跨越黃浦江的大橋,建成於199111月。總長8346米,其中主橋全長846米,引橋全長7500米。 主橋總寬度為30.35米,設置機動車道6條,兩側各設2米寬的觀光人行道。 南浦大橋設有觀光電梯,遊人可乘電梯上橋觀光。大橋主塔的上橫樑上,鑲嵌著由鄧小平同志題寫的橋名。南浦大橋是一座現代化橋樑,它猶如一架橫臥的豎琴,其規模在當今世界同類橋樑中位居第三。大橋的總投資為8.2億元人民幣,建設週期為3年。南浦大橋規模之雄偉,工藝之嚴格,技術之複雜,施工難度之高,建設週期之短,是我國橋樑建設史上少有的,在世界橋樑建設史上也不多見。


外灘

外灘,位於上海市中心區的黃浦江畔,她是上海的風景線,是到上海觀光的遊客必到之地。

歷史: 1840年以後,上海作為五個通商口岸之一,對外開放,1845年英國殖民主義者搶佔外灘,建立了英租界。1849年,法國殖民者也搶佔外灘建立了法租 界。自此至20世紀40年代初,外灘一直被英科界和法科界佔據,並分別被叫作「英科界外灘」和「法蘭西外灘」。公共租界的工部局和法租界的公董局分別為它們的最高市政組織和領導機構。 19世紀後期開始,許多外資和華資銀行在外灘建立,這裏成了上海的「金融街」,又有「東方華爾街」之稱。

介紹: 外灘又名中山東一路,全長約15公里。東面西臨黃浦江,西面為哥特式、羅馬式、巴羅克式、中西合壁式等52幢風格各異的大樓,被稱為「萬國建築博覽」的建築群。 黃浦江是流經上海市區最大的河流,黃浦江源頭坐落在浙江安吉龍王山自然保護區內。由於黃浦江通江接海,受到潮汐影響,平均每天兩次有明顯的漲潮和退潮現象,一天內的水位落差可達4米以上,如遇天文大潮,水位落差就更大了。 進入上海縣城附近的黃浦江在陸家浜出口處形成一個急彎,於是上海人就以陸家浜為界,其上游稱為「裏黃浦」,下游稱為「外黃浦」。裏黃浦的河灘叫作「裏黃浦灘」,又稱「裏灘」,外黃浦的灘地就叫作「外黃浦灘」,又稱「黃浦灘」或「外灘」。

建築:

1號,現為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總部所在地,原名亞細亞大樓,建於1913年,是英商亞細亞火油公司在上海成立的辦事處。史稱「外灘第一高樓」,底段與上段都是巴羅克式造型,中段為現代主義建築風格,是上海高層建築中最年長的建築。

2號,現為東風飯店,曾是上海最豪華的俱樂部——上海總會。有「東洋倫敦」之稱,設計上仿效英國古典主義,也參照日本帝國大廈。三角形電梯是西門子公司製造,已有90餘年的歷史。有一條110多英尺的吧台,號稱遠東最長的吧台。

3號,現名有利大樓,原名聯合大樓,屬於美國有利銀行所有,現為新加坡佳通投資有限公司所在地。1916年建成,是上海第一幢鋼結構大樓,鋼材來自德國。

5號,現屬華夏銀行,原為日本日清公司大樓,是日本近代西洋建築與古典建築風格相結合的產物,外立面採用花崗石,建於1921年。

6號,現屬香港僑福國際企業有限公司,原為中國通商銀行大樓。外牆採用花崗石貼面,英國哥特式建築風格,19世紀末20世紀初外灘的典型建築。

7號,現為泰王國駐上海總領事館和泰國盤穀銀行上海分行所在地,原為大北電報公司大樓,1907年建成。

9號,輪船招商總局大樓,建於1901年,盛宣懷投資白銀220萬兩。

10—12號,現為浦東發展銀行所在地,原為香港上海滙豐銀行上海分行所在地,建於1923 年。三扇青銅大門和兩旁的銅獅子,由英國專門鑄造,據說著稱後立刻將銅模毀掉,獅子成為絕版珍品。底層中部突出一個八角形門廳,由此進入寬敞的營業大廳。 門廳的頂部有8幅彩色馬賽克鑲拼成的壁畫,分別描繪了20世紀初上海、香港、倫敦、巴黎、紐約、東京、曼谷、加爾各答等8大城市的建築風貌。畫旁有文字「 四海之內皆兄弟」。此樓耗資800萬兩白銀,被譽為「從蘇伊士運河到白令海峽最考究的建築」。

13號,現為海關大廈,是滙豐銀行大樓的姊妹樓,建於1927年,仿造美國國會大廈的大鐘製造,在美國造好後到上海組裝,此樓樓外立面的大鐘為亞洲第一大鐘,世界最著名的大鐘之一,每逢整點奏威斯敏斯特報時曲。

15號,現為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原為華俄道勝銀行大樓,1902年竣工。

16號,現屬招商銀行,原為臺灣銀行大樓。臺灣銀行原為日商銀行,是臺灣淪為日本殖民地之後,日本在臺北開設的,1911年又在上海設立分行。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政府將臺灣銀行劃歸中國農業銀行上海分行所有。

17號:現為友邦保險大樓,原為《字林西報》大樓,是上海第一幢高層建築。《字林西報》創刊於 1850年,是英國人辦的一張英文日報,也是在上海開設最大的新聞出版機構。《字林西報》起初只是一份4頁的英文週報,刊登商賈行情、船期航班等交通信 息,後因時常刊登英租界當局的文告、新聞公報,被稱為租界工部局的喉舌。1951年停刊。大樓室內白色大理石地坪,黑色大理石牆面,金色馬賽克穹廬頂,十 分氣派。

1920號:現為和平飯店,分為南樓和北樓,南樓原為匯中飯店大樓,北樓原為華懋飯店大樓。 匯中飯店是上海現存最古老飯店之一,1854年建造,是上海最豪華的旅館。1906年翻新,翻新時,舊中國第一次在建築物內安裝電梯,1965年改為和平 飯店南樓;華懋飯店由地產大亨沙遜投資,又名沙遜大廈,被譽為「遠東第一樓」,1956年改為和平飯店北樓。

23號,現屬中國銀行,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建築。

24號,現屬中國工商銀行,為老沙遜洋行行址。

26號,現為中國農業銀行上海分行所在地,原為揚子保險公司大樓。

27號,現為外貿總公司大樓,原屬英商怡和洋行。怡和洋行,1872年創辦于廣州,是英國最早進入中國的貿易商行。

29號,現屬光大銀行,原為東方匯理銀行大樓。

(注:門牌號均為中山東一路門牌號)


同仁堂

北京同仁堂是中藥行業著名的老字型大小,創建於清康熙八年( 1669年),在三百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歷代同仁堂人恪守「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傳統古訓,樹立「修合無人見 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識,確保了同仁堂金字招牌的長盛不衰。自雍正元年(1721年)同仁堂正式供奉清皇宮禦藥房用藥,歷經八代皇帝,長達188年,造就了同仁堂人在制藥過程中兢兢小心、精益求精的嚴細精神,其產品以「配方獨特、選料上乘、工藝精湛、療效顯著」而享譽海內外。

同仁堂品牌譽滿海內外,其優勢得天獨厚。同仁堂商標已參加了馬德里協約國和巴黎公約國的註冊, 受到國際組織的保護,同時,在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辦理了註冊登記手續,並在臺灣進行了第一個大陸商標的註冊。同仁堂的著名商標和優秀品牌已成為同仁堂集團不斷發展的特有優勢。

目前,同仁堂擁有境內、外兩家上市公司, 連鎖門店、各地分店以及遍佈各大商場的店中店六百餘家,海外合資公司、門店20家,遍佈14個國家和地區,產品行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


城隍廟

上海城隍廟歷史悠久,是上海道教正一派主要道觀之一。老城隍廟裏供奉著3個菩薩,即護城神秦裕伯、霍光、陳化成。關於他們的傳說不一,版本很多。

就說那秦裕伯,一種說法是元末明初,這位被稱為「智謀之士」的上海人,為逃避亂世,辭官回到了 當時還是個小縣城的上海。明朝開國後,朱元璋多次請他出山,才應允入朝。秦裕伯是前朝老臣,又精于世道,很受皇帝重用。朱元璋在他死後封他為上海「城隍之神」。還有個版本是,秦裕伯是元末明初河北大名人,曾在上海住過。傳說他是一個孝子,因其母感歎未見過金鑾殿,故專門建了一座像金鑾殿的建築。後被人告 密,皇帝派員來查,他就連夜將殿改成金山神廟,躲過了一場災禍。清軍南下時,原準備屠城。行動前夜,清軍將領夢見了秦裕伯,秦警告他不准殺人,這才沒敢下 手。因秦裕伯「顯靈」,救了上海百姓,故被列為城隍爺。

霍光是東漢時期鎮守疆土的將軍。永樂年間,上海縣正式建城隍廟的時候,知縣將位於城中心的霍光行祠遷此。

城隍在道教中的意思是指城市的保護神,可見老城隍廟在上海的地位和影響。

在豫園對面,一排餐飲店延伸了數十米,都是各式的美食店。老字型大小「南翔饅頭店」賣的小籠包遠近 聞名,中午飯時間還沒到,等著吃小籠包的人就排成了隊。再向左拐是一條特色街,平排的兩層木制紅樓,店門上沿是一色的曲直鏤雕連簷,再上面是鏤雕的窗櫺, 頂上是翹角的飛簷。街心還有個連廊,就像架起的第二道門。街道很窄,3米多寬,兩旁掛著懸空的「光明居飾」、「景龍軒」、「木梳大王」、「扇」、「茶」等 招牌,一路望去,非常醒目。這城隍廟老街雖然不似現代店鋪空調宜人、玻璃映照,但其塗滿紅漆的木雕門面、種類俱全的小巧製作和青石板磚的粗紋路面,卻很有 一些《清明上河圖》裏那特有的鄉土氣息,讓人感到親切。


宋慶齡陵園

立於19841月,位於上海市中心城區西部的長寧區的宋園路21號。宋慶齡陵園占地約12公頃,由宋慶齡紀念設施名人墓園外籍人墓園以及少兒活動區四個部分組成。

精彩紛呈的自然景觀襯托著宋慶齡陵園豐富人文景觀。園內有數千平方米大草坪,有300年以上樹齡的羅漢松、150年以上樹齡的桂花樹、100年以上樹齡的廣玉蘭樹和數百棵高大的龍柏、雪松、中山柏及胸徑25cm以上的香樟樹千餘棵等,一年四季樹木蔥蘢,芳草如茵,鳥語花香。

現在的宋慶齡陵園氣氛莊嚴肅穆,環境優美自然,建築協調美觀,主要場所一年四季鮮花盛開,不但是一個融紀念、遊覽為一體的旅遊勝地,而且是愛國主義、共產主義教育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場所。專為兒童開設的上海博物館建於宋慶齡陵園東南部,由綜合樓、航太館、航海館、環幕電影廳4部分組成。宋氏墓地東西兩側分別為萬國公墓的外籍人墓園和名人墓園。這兩個墓園為開展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教育提供了寶貴的史料和場所。


上海博物館

簡介:上海博物館(ShanghaiMuseum)是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館藏珍貴文物12萬件,其中尤以青銅器、陶瓷器、書法、繪畫為特色。藏品之 豐富、品質之精湛,在國內外享有盛譽。上海博物館創建於1952年,原址在南京西路325號舊跑馬總會,由此開始了它的發展之路。195910月遷入河 南中路16號舊中匯大樓,在此期間,上海博物館由小到大,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1952年上海市政府作出了決策,撥出市中心人民廣場這一黃金地 段,建造新的上海博物館館舍。


結構: 該館陳列面積2800平方米。分別設中國青銅器陳列室、中國陶瓷器陳列室、中國繪畫陳列室、古代雕刻陳列室。該館的「上海博物館珍藏青銅器展覽」、「六千年的中國藝術展覽」、「上海博物館珍藏瓷器展覽」、「明清書法展覽」、「揚州八怪展覽」、「明末文人書齋展覽」等曾到香港和日本、美國展出。


外型: 上海博物館新館於19938月開工,19961012日全面建成開放。上海博物館建築總面積39200平方米,建築高度29.5米,象徵「天圓地方 」的圓頂方體基座構成了新館不同凡響的視覺效果,整個建築把傳統文化和時代精神巧妙地融為一體,在世界博物館之林獨樹一幟。


從遠處眺望,圓形屋頂加拱門的上部弧線,整座建築宛如一尊中國古代的青銅器。建築面積共4萬平 方米,地下一層半,地面四層半,建築總高度為295米。上海博物館的平面佈局,分開放區、庫房區、學術區、科研區、管理區、設備區等6個區域,現開設 12個專題陳列室,展示的珍貴文物以青銅器、陶瓷器、書畫為其特色,此外尚有錢幣、玉器、雕塑、查印、少數民族工藝等。上海博物館陳列面積共計12000 平方米,一樓為中國古代青銅館、中國古代雕塑館和展覽大廳2二樓為中國古代陶瓷館、暫得樓陶瓷館和展覽廳;三樓為中國歷代書法館、中國歷代繪畫館、中國曆 代查印館;四樓為中國古代玉器館、中國歷代錢幣館、中國明清傢俱館、中國少數民族工藝館和展覽廳。


上海博物館整幢建築是上圓下方的造型,寓意中國的傳統說法「天圓地方」。從遠處眺望,整幢建築 就如一尊中國古代的青銅器。博物館的建築面積約四萬平方米。地下一層,地上四層半。建築總高度29.5.上海博物館的平面佈局分開放區、庫房區、學術 區、科研區、管理區、設備區等六個區域。現開設12個專題陳列室。展示以珍貴文物為主。


 

就這樣囉~
這是屬於上海的部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芄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